【泉一帶你學史勵行】我們的傳家寶丨沂蒙精神
發布者:梅石黨建 閱讀次數: 3664 2021/04/01 19:30:00

【泉一帶你學史勵行】我們的傳家寶丨沂蒙精神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每一次向歷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禮、一次思想升華、一次行動感召。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泉州一中開設“泉一帶你學史勵行”專欄,持續推送系列文章,在以學解惑、以學增信、以學促行的聯動中傳承中國精神,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沂蒙精神.jpg

      簡介

沂蒙是革命老區,也是一片奉獻的熱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根據地始終是我們黨和軍隊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八路軍山東縱隊、115師司令部、新四軍軍部、華東野戰軍總部、山東省黨政機關,曾長期駐扎在這里。

從1938年到1949年,在長達12年的革命斗爭歲月里,沂蒙人民為革命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模范人物蓬勃涌現。當時沂蒙根據地420萬人口,有120多萬人擁軍支前,20多萬人參軍參戰,10萬多革命先烈犧牲在這片土地上。

在硝煙彌漫的蒙山沂水,黨和人民軍隊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沂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舍生忘死、奮勇支前,共同鍛造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著名戰役

八路軍一一五師挺進沂蒙

沂蒙山區地處魯東南,它北接華北,南聯華中,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根據地成鼎足之勢,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根據全國抗日形勢的發展,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作出了“派兵去山東”的指示,決定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進軍山東。1939年3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政委羅榮桓、代師長陳光的率領下,挺進山東,英勇轉戰,6月進駐沂蒙山區。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為八路軍三大主力之一,是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十五軍團及陜南第七十四師等部,于1937年8月在陜西省三原縣改編而成的。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下轄第三四三旅、第三四四旅(每旅兩個團)、獨立團及數個直屬營,全師共1.5萬余人。平型關大捷后,因林彪被國民黨軍的哨兵誤傷,由第三四三旅旅長陳光代理第一一五師師長。第一一五師的到來,為發展壯大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發揮了巨大作用。

淵子崖村保衛戰

淵子崖村位于臨沂市莒南縣板泉鎮,沭河之東。八路軍一一五師挺進沂蒙后,許多青年參加了八路軍,村里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鋒隊、兒童團、自衛隊,抗糧抗捐抗偽頑。小梁家據點的漢奸曾多次到村里替鬼子要錢、要糧,都被村民打跑了。淵子崖也成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1941年12月20日凌晨,全村312名自衛隊員和老幼婦孺,在村長林凡義的帶領下同仇敵愾,利用村子的圍墻,拿起土槍、土炮、鐵锨、鍘刀英勇抗擊1000多名裝備精良的日軍,從凌晨一直激戰到傍晚,終于在八路軍幫助下贏得了勝利,使這里成為“山東抗日第一村”。

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位于蒙陰縣城東南28公里的蒙陰、沂南兩縣交界處,垛莊鎮泉橋村北側。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第七十四師被全部消滅。

這一戰役,開創了在敵重兵密集并進的態勢下,從敵陣線中央割殲其進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和轉變華東戰局的關鍵一戰,被陳毅譽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魯南戰役

1947年1月進行的魯南戰役(主戰場位于費縣境內)是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山東戰場上著名的戰役之一。它是繼宿北戰役之后,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會合進行的第二個大殲滅戰,亦稱“嶧棗戰役”。

此戰歷時19天,人民解放軍僅以傷亡8000多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2個整編師師部、4個旅又1個快速縱隊共53530人,其中俘敵36030人,斃傷17500人,繳獲坦克24輛,榴、野、山炮89門,汽車474輛以及各種火炮200余門(其中105毫米榴彈炮48門)。戰役期間,山東各級支前機構動員、組織民工達60萬人(其中常備民工25萬人),大、小車1500余輛,擔架6000余副支援前線,輸送糧秣彈藥,后運傷員,有力地保障了一線部隊的作戰,開創了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一個戰役殲敵最多的新紀錄。

 

      精神內涵:

沂蒙精神的概念提出于1989年,歷經幾次凝煉,終于在1997年,中共臨沂市委、市政府廣泛吸納各界關于沂蒙精神的研究成果,認真總結臨沂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的新創造、新經驗,進一步把沂蒙精神概括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愛黨愛軍——沂蒙精神的靈魂

開拓奮進——沂蒙精神的主題

艱苦創業——沂蒙精神的品格

無私奉獻——沂蒙精神的核心


      精神解析:

新中國成立以來,沂蒙精神與時俱進、錘煉升華,成為沂蒙人民密切黨群關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視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span>

沂蒙精神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光輝典范

在遭受日寇鐵蹄蹂躪的危難時刻,黨和人民軍隊來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鮮血守護人民的家園;在黨的領導下,沂蒙老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實現減租減息,進行土地改革;開辦文化夜校,組織農民學習,沂蒙人民實現了政治經濟的翻身解放。

沂蒙精神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在我們黨和人民軍隊偉大精神的感召下,沂蒙人民與黨、人民軍隊生死與共的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在艱難困苦的革命歲月,沂蒙人民無怨無悔地愛黨愛軍,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拿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長江。

沂蒙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群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光輝寫照。戰爭年代,數百萬優秀的沂蒙兒女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獻出了自己的熱血和青春;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整山治水、脫貧致富,團結一心、開拓奮進。

      發展歷程:

沂蒙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增添新的元素,賦予新的內容,思想內涵會豐富多彩,但對黨的偉大信仰無比堅定和對黨的崇高事業無限忠誠,以及人民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內核”和“精髓”始終沒有變。沂蒙精神的內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深化拓展的。

革命戰爭年代

  黨的中心任務是武裝奪取政權、建設新中國,沂蒙精神主要表現為接受黨的領導,對黨無比忠誠、對人民無比熱愛、對共產主義信仰無比堅定的思想品格和對祖國解放事業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其內涵是立場堅定、無私奉獻;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黨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沂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改造自然,沂蒙精神主要表現為戰天斗地、艱苦創業;

改革開放以來

  沂蒙精神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新的發展,主要特點是開拓創新、敢為人先。

     沂蒙典范:

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沂蒙人民無怨無悔的奉獻付出、敢為人先拼搏意志、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展現于社會各個角落。

沂蒙母親——王換于

在山東沂蒙山革命老區的腹地,坐落著一個三面環水一面連山的村子——沂南縣馬牧池鄉東辛莊??谷諔馉幊跗?,山東根據地領導人羅榮桓、徐向前等經常住在這兒,使這里一度成為了山東抗戰的指揮中心和抗日“堡壘村”。村中有家“堡壘戶”,帶頭人是著名的“沂蒙母親”王換于,人們尊稱她“于大娘”。王換于為民族解放和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之一就是在抗戰時期創辦起戰時托兒所,先后撫養了86位革命后代,但是她的4個孫子卻因營養不良先后夭折了。 

“支前擁軍樣樣好”——沂蒙六姐妹

在革命戰爭年代,蒙陰縣煙莊村有6位十八九、二十剛出頭的姑娘或媳婦,她們出身苦寒,有的是童養媳,有的是逃荒戶的女兒,她們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
  據統計,在整個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中,煙莊村的鄉親們在她們的組織下,共為部隊烙煎餅7.5萬公斤,籌集軍馬草料1.5萬公斤,洗軍衣85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完成了多項艱巨的任務。一箱彈藥七八十公斤,一個人扛不動,就兩人抬,翻越10多公里山路,一直送到前沿陣地;村子里能干活的婦女只有80來個人,想想前線的戰士在流血,她們帶領煙莊村婦女沒日沒夜地烙煎餅,2天之內就把2500多公斤糧食烙成煎餅送到了前線……她們就是讓許多戰士感動落淚,陳毅元帥親自命名的“沂蒙六姐妹”。 

沂蒙紅嫂——明德英

明德英被公認為沂蒙紅嫂的生活原型,她出生于貧苦農民家庭,兩歲時因病致啞。全國抗戰爆發后,她在家鄉目睹了共產黨八路軍堅持抗戰、一切為了民眾的實際行動,從而對共產黨八路軍懷有深厚感情。1941年11月4日,明德英機智救下八路軍一名身負重傷的小戰士,在傷員失血過多,缺水休克,周圍沒有水源的情況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傷員。隨后,她又和丈夫李開田傾其所有,收養傷員半個多月,使其康復歸隊。
  解放后,她先后把兒子、女兒、孫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體現了愛黨愛軍的沂蒙精神。國防部原部長遲浩田上將在探望她時,題詞“蒙山高,沂水長,好紅嫂,永難忘?!?/span>

撐起“火線橋”的山東紅嫂——李桂芳

為了活命,她11歲替母親去給地主家看孩子;為了革命,她天不怕,地不怕,成為出了名的“李大膽”。1947年5月中旬,孟良崮戰役即將打響,當地老百姓的青壯勞力已經全部加入到支援前線隊伍的工作中。1947年5月12日傍晚,為了給向孟良崮集結的部隊爭取時間,李桂芳組織村里的32名婦女,拆門板做橋面,人做橋墩,在河水里搭起了一座“人橋”。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好例”——厲家寨

厲家寨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共有5個自然村,714戶。村子位于莒南縣東北部的大山腳下三山五嶺兩河之間,自然條件惡劣。1955年,厲家寨由13個初級社合并成大山農業社,經過幾年奮力拼搏,厲家寨累計鑿通三道嶺,搬掉11個嶺頭,填平21個大汪、300多道水溝,改修12條小河,把上千塊橫七豎八的小塊地削高填洼,深翻整平118塊大地,增加耕地面積192畝。1956年,厲家寨糧食畝產達到550斤,提前8年實現農業發展計劃綱要的目標。
  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在《山東省莒南縣厲家寨大山農業社千方百計爭取豐收再豐收》的報告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睆拇?,厲家寨成為五六十年代中國農村整山治水的典范。 

“干山頂”變“幸福村”——九間棚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共產黨的威信也是干出來的?!逼揭乜h九間棚村,原本是沂蒙山區無數個普通山村中的一個,但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僅有176人,原本默默無聞的村子卻在全國大放異彩。九名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致富,把貧窮落后的“干山頂”,變成了“全國文明村”、“全國幸福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不僅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也成為各地領導干部學習的典范。

      中央領導和沂蒙精神:

弘揚沂蒙精神 振興臨沂經濟

                                                         ——1992年7月28日,江澤民同志視察臨沂時題詞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臨沂人民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創立了光輝的業績,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后,臨沂人民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開放以來,把發揚革命傳統同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沂蒙精神。

  ——1999年1月,胡錦濤同志到臨沂視察時的講話

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2013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

 

 

                                                                                              來源:共產黨員網

 



综合亚洲综合图区网友自拍,视频区小说区图片区欧美旧网址,高潮颤抖videos视频分类,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国内少妇高潮嗷嗷叫在线播放,欧美日韩一木道中文字幕慕,欧美日韩在线观看DVD,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小说,2020国产国拍亚洲精品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